現代藝術的特徵並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透過具體的藝術運動展現出來。從光線與色彩的探索到潛意識的表達,每個流派都重新定義了藝術的可能性。今天的文章,讓我們一起認識 8 個塑造現代藝術的重要流派。

現代藝術是什麼?


現代藝術 (Modern Art)通常指 1860 年代至 1970 年代之間創作的藝術作品,涵蓋多種風格與流派,並展現出對傳統藝術的突破與革新。現代藝術的興起與工業革命密切相關。這一時期科技、工業與都市化快速發展,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面對急速變化的社會,現代藝術家開始思考如何用全新的觀點來表現世界,並重新定義藝術的性質與功能。

現代藝術」一詞常與創新與實驗精神聯繫在一起。它拒絕以敘事與寫實為中心的傳統模式,而是走向抽象與表現。藝術家不再追求對世界的逼真再現,而是透過鮮明的色彩、大膽的技法以及非傳統的材料來表達個人情感與思想,這些特徵被視為現代藝術的核心。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Claude Monet, The Gare Saint-Lazare: Arrival of a Train, 1877.

現代藝術運動的影響力深遠,其歷程比自文藝復興以來的任何藝術運動都要長。雖然起點難以明確劃分,但普遍認為它源自 19 世紀的法國。自 1890 年代起,印象派、後印象派、立體派等多樣流派相繼出現,這些運動不僅奠定了現代藝術的基礎,也被視為西方視覺文化的重要高峰。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現代藝術的主要特徵


現代藝術出現之前,歐洲的繪畫與雕塑多半遵循嚴格的學院派傳統。藝術被期望具有寫實性、精緻性與敘事性,題材往往圍繞在歷史、宗教或神話故事。透視法、比例和逼真的細節被視為評價作品的重要標準,而個人情感與主觀表達卻很少受到重視。

延伸閱讀|6 個塑造西方藝術史的重要流派:從文藝復興到寫實主義

現代藝術打破了這些傳統規範。它最核心的特徵是創新與實驗精神,藝術家開始挑戰技法與藝術目的本身。不再以嚴格的寫實為目標,而是強調個人的表達,透過作品傳達內心的情感與觀點。他們在形式與色彩上大膽嘗試,逐漸走向抽象、強烈的線條,以及非傳統的構圖方式。

同時,現代藝術家也拓展了藝術的媒介與材料,將拼貼、複合媒材甚至日常物品納入創作。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作品反映了工業化、都市化與社會政治劇變所帶來的現代生活樣貌。

這些特徵使現代藝術明顯有別於傳統藝術,並開啟了一股創新浪潮。隨後,一系列重要的藝術流派相繼誕生,徹底改變了藝術的表現方式與觀賞角度。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塑造藝術史發展的八個重要的現代藝術流派。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




1. 印象派:現代藝術的起源


首先要介紹的是印象派(Impressionism),這是一場徹底改變藝術家觀察與描繪世界的藝術運動。印象派於 19 世紀末的法國興起,其核心在於捕捉稍縱即逝的瞬間,特別是光線與色彩在日常場景中的變化。傳統藝術強調精細的描繪,而印象派藝術家則以鬆散的筆觸捕捉光線與氛圍。他們關注的是整體感受,而非細節的完美還原,這正是印象派與早期藝術最大的區別。

印象派的另一個特色是戶外繪畫(plein air),藝術家經常在戶外作畫,捕捉自然光線的瞬息萬變。印象派的常見題材包括風景與日常生活場景,這些作品往往以強調瞬間的短暫性為特色。

有趣的是,「印象派」這個名稱並非由藝術家自行命名,而是始於 1874 年巴黎的一場展覽後,作為一種嘲諷的用詞。這個名字來自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的畫作《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當時,評論家路易·勒羅伊(Louis Leroy)在《Le Charivari》報紙上的諷刺評論中嘲笑這幅作品,稱其為「這幅海景畫不如壁紙的初步素描來得完整。」儘管受到嘲笑,這個名稱最終被流傳下來,並成為印象派創新藝術手法的象徵。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Claude Monet, Impression Sunrise, 1872.

雖然印象派曾受到法國傳統藝術界的強烈反對,但藝術家們依然持續奮鬥。即便被傳統藝術機構排擠,即便被傳統藝術機構排擠,莫內、雷諾瓦、畢沙羅和德加等先驅藝術家仍決定自辦獨立展覽,以挑戰既定規範,推動藝術革新。

這場大膽的反叛不僅徹底改變了藝術界的面貌,也帶來了更廣泛的文化轉變,甚至影響了印象派音樂與印象派文學的發展。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2. 後印象派:現代藝術走向情感的象徵


印象派透過描繪光線與瞬息之美徹底改變了藝術,但並非所有藝術家都滿足於這種對自然觀察的方式。正是這種不滿,促成了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的誕生,這是一場在印象派基礎上探索新方向的現代藝術運動。

後印象派於 1880 年代末興起,是對印象派的批判與超越。一群年輕藝術家試圖擺脫僅僅再現的限制,轉而專注於情感的表達,而非單純呈現現實或眼睛所見事物。他們不再拘泥於印象派對光影與色彩的關注,而是運用簡化的色彩、大膽的形式與富有想像力的構圖來展現個人情感與主題。這一運動的特徵包括象徵性、結構性,甚至早期的抽象形式,為藝術帶來了嶄新的視角與可能性。

後印象派的經典代表之一是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星夜》(The Starry Night)。畫作中旋轉的夜空和鮮豔的藍黃色調,直接超越了印象派的觀察風格。梵谷透過夜空傳遞強烈的情感,創造出既真實又夢幻的氛圍。他厚重的筆觸和大膽的配色不僅描繪了場景,更展現了顏料本身的情感力量。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Vincent van Gogh, The Starry Night, 1889.

與重視自發性和光影效果的印象派不同,後印象派更注重為藝術帶來結構性與深層意義。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的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正是這一轉變的典範。他創新的幾何形狀與簡化形式的運用,為後來的立體派與抽象藝術奠定了基礎。

後印象派不是單一風格,而是眾多藝術家探索與實驗的總和。他們都致力於突破藝術的邊界,正是這種獨特性與實驗精神,使後印象派成為現代藝術發展史中一個令人著迷且關鍵的篇章。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3. 野獸派:現代藝術中色彩的新篇章


在藝術實驗精神的基礎上,野獸派(Fauvism)成為下一個重要的現代藝術運動。這一流派以大膽的色彩運用和強烈的表現力著稱,儘管只有短短幾年(1905 至 1910 年),卻成為後續藝術發展的重要轉折。「野獸派」這個名稱源自法語中的「野獸」一詞,最初是批評家帶有嘲諷意味的稱呼,用來形容這些作品中鮮明且不受拘束的藝術風格。

野獸派藝術的特色在於鮮豔的色彩、大膽的筆觸,以及打破自然再現的描繪方式。對野獸派藝術家而言,色彩不僅是描繪現實的工具,更是傳達情感與能量的媒介。他們用色彩來改造現實,而非忠實再現。例如,人物可能被塗上亮綠色,風景呈現火紅色,天空則覆以深紫色——這些處理都旨在展現藝術家的內在情感與心理狀態。這種大膽的用色在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作品中尤為突出,他也被公認為野獸派的領袖人物。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Henri Matisse, Still Life with Vegetables, 1905.

野獸派畫家是最早擺脫印象派和傳統藝術規範束縛的一批藝術家之一。作為 20 世紀最早的前衛現代主義運動之一,野獸派在推動藝術邁向新可能性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它將情感表達置於寫實再現之上,為未來的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和抽象藝術(Abstract Art)奠定了基礎。野獸派展現了藝術不必停留於對現實的再現,而是能以創造力、個人視角與情感為核心,開啟新的藝術可能性。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4. 表現主義:展現內心與情感的藝術


汲取野獸派大膽情感與鮮豔色彩的靈感,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成為現代藝術中的下一個重要運動。這一運動專注於表達主觀情感、內在經驗和精神主題,拒絕對世界進行現實主義的描繪,轉而探索人類內心的掙扎與矛盾。

表現主義於 20 世紀初興起,正值一個充滿劇變與不確定性的時代。快速的工業化、日益加劇的城市化,以及最終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社會緊張,營造了一種普遍的疏離感與焦慮氛圍。面對這種情境,表現主義藝術家轉向內心世界,作品直接且強烈地表達這一時代的不安與情感。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Egon Schiele, Cardinal and Nun, 1912.

在野獸派大膽用色的基礎上,表現主義進一步發展,採用扭曲的形式、誇張的線條和不尋常的色調。這些技法讓藝術家能夠捕捉世界動盪中的情感掙扎、焦慮與混亂。表現主義繪畫通常以充滿活力的筆觸與厚實的顏料層為特徵,增強了作品的情感張力。

表現主義雖常以風景或肖像為題,但藝術家將它們轉化為內心情感的強烈表達。這些作品反映了時代的混亂與不確定,也讓觀看者能與藝術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5. 立體派:顛覆傳統視角的現代藝術運動


在表現主義強烈情感的影響之後,立體派(Cubism)於 20 世紀初誕生,成為一場劃時代的藝術運動,徹底改變了藝術的表現形式。由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和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於 1907 年左右共同創立,立體派突破了傳統歐洲藝術對空間與形式的既定規範,開啟了一種嶄新的觀看與描繪現實的方式。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Juan Gris, Guitar and Fruit Dish, 1919.

與強調個人情感與內心掙扎的表現主義不同,立體派聚焦於現實的結構與複雜性。立體派藝術家試圖同時展現多重視角,挑戰單一視點的概念。他們不再追求寫實的再現,而是通過分割的形狀、幾何形式和對比鮮明的角度創造出抽象的構圖。這種創新風格體現了人們對科學、技術以及全新現代世界觀的探索與熱情。

立體派徹底擺脫了傳統透視法的束縛,不僅是一場藝術實驗,更彰顯了一場廣泛的文化轉變。它挑戰了既定的藝術規範,探索現實的全新維度,成為現代藝術邁向抽象化的重要里程碑。立體派的影響力遠超繪畫領域,並促進了雕塑、設計至文學的創新發展。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6. 未來主義:展現速度與能量的現代藝術


在立體派探索分割視角的基礎上,未來主義(Futurism)更進一步,聚焦於展現速度、能量與充滿活力的現代世界。


未來主義於 1909 年左右在義大利興起,深受 20 世紀初科技進步與工業發展的影響。該運動由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內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創立,他否定過去的傳統觀點,提倡一種大膽的未來願景。未來主義藝術家專注於展現現代生活的動態本質,並以作品讚頌工業進步帶來的力量與活力中的混亂之美。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Giacomo Balla, Abstract Speed and Sound, 1913 - 1914.

未來主義藝術以動態構圖、鮮明色彩和重複形式為特色,旨在激發對運動與興奮的感受。常見題材包括汽車、火車及熙攘的城市景觀,充分展現了對現代社會快節奏與混亂能量的迷戀。通過這些創新手法,未來主義藝術家重新定義了現代藝術中運動與現代性的表現方式。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7. 達達主義:現代藝術中的反藝術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混亂與毀滅展開,一場與未來主義所頌揚的樂觀與能量形成強烈對比的運動誕生了。這便是達達主義(Dadaism),一個前衛的藝術運動,拒絕傳統的藝術觀念,直接對抗那個時代的荒誕與絕望。

達達主義興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其靈感源於對邏輯、理性和民族主義的徹底幻滅——這些理念被視為戰爭的根源。與立體派和未來主義的結構化方法不同,達達主義以混亂、非理性和即興為核心,挑戰一切既有規範。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Marcel Duchamp, Fountain, 1917.

達達藝術家運用了像是拼貼(collage)、攝影蒙太奇(photomontage)和裝配藝術(assemblage)等藝術技巧,將毫無關聯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創作出令人驚訝且往往充滿挑釁的視覺藝術。這些作品旨在質疑社會規範、挑戰傳統價值,並重新定義藝術的可能性。達達主義的作品常反映藝術家的左翼政治立場,透過諷刺與荒誕的表現形式,對文化、政治和藝術本身提出批判。

達達主義不僅是一種藝術風格,更是一場文化反叛,擴展了創意的邊界,並為後來的前衛運動(如超現實主義)奠定了基礎。它的貢獻在於對傳統的激進挑戰,以及對藝術可以呈現任何形式的勇敢宣言。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8. 超現實主義:關於夢境與潛意識的現代藝術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於 1920 年代興起,雖延續達達主義的混亂與反藝術精神,但走向了更加內省的方式。達達主義以荒誕和拒絕理性為核心,而超現實主義則致力於透過對夢境與潛意識的探索,揭示人類心靈的深層世界。

超現實主義在傳統生活觀與對奇異夢境的迷戀之間找到了平衡。這一運動以不合邏輯的場景和奇特的並置手法聞名,並深受精神分析學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思想的啟發。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致力於消除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隔閡,透過對非理性世界的探索,呈現隱藏於無意識中的心靈世界。

現代藝術必知的 8 大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Leonora Carrington, Green Tea, 1942.

為實現這一目標,超現實主義者採用了自動主義(automatism)、夢境圖像以及出人意料的拼貼組合等創新技法,創造出既違背邏輯又充滿不安感的視覺效果。這些作品邀請觀者進入一個現實與幻想交織的世界。例如,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的《記憶的永恆》(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充分展現了超現實主義對傳統現實觀的顛覆與挑戰。

超現實主義不僅是一場藝術運動,更是一種對人類意識與心靈奧秘的深度探索。它的影響跨越藝術,延伸至文學、電影與哲學,並持續塑造著現代文化。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的差別


既然我們已經理解了什麼是「現代藝術」,那麼「當代藝術」又該如何區分呢?在藝術史的脈絡中,「現代」(Modern)與「當代」(Contemporary)代表兩個不同的藝術時期。雖然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現代」來形容近期的藝術,但嚴格來說,這些作品應歸類為「當代藝術」。

由於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都強調創新與實驗,兩者的表現形式和主題有時會產生重疊,因此容易被混淆。但區分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只要從時間來劃分即可。現代藝術」通常指 1860 年代至 1970 年代之間創作的作品,雖然比文藝復興或古典藝術更具現代性,但它屬於一個已完成的歷史時期。當代藝術」則是指 1970 年代以後至今的藝術,包含當前仍然活躍的藝術家,或近年過世與退休的創作者。

延伸閱讀|當代藝術是什麼?定義、特徵與代表藝術家

© Dans Le Gris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或轉載。
 (現代藝術的 8 個重要流派: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 - dans le gris)

標籤: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