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設計中,光線常被視為美的象徵。明亮的空間、白色的牆面與大片窗戶,意味著簡約、清晰與寬敞。然而,傳統的日本設計採取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美學觀:一種重視陰影、昏暗與氛圍的設計美學。

在日本傳統室內空間裡,細節並非在強烈的光線下展現,而是在柔和、微妙的陰影中顯得更有韻味。這種對陰影的覺察,反映出更深層的美學價值:細膩、靜謐與氛圍,正是日本設計哲學的核心。

為什麼「陰翳」在日本設計中如此重要?

走進傳統的日本室內空間時,我們很容易感受到一種獨特的寧靜。和室門輕柔地過濾光線,榻榻米地板讓空間更顯溫柔,而陰影則不是要被消除的存在,而是成為體驗的一部分。陰翳是日本設計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讓材質與紋理在幽暗光線中慢慢顯現。

這樣的美學超越視覺本身,更在於打造一種平靜和讓人沉思的空間。



《陰翳禮讚》:谷崎潤一郎的觀點

談到陰翳美學,無法不提 1930 年代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所寫的《陰翳禮讚》。在這篇散文中,他探討傳統日本空間如何透過陰影營造出深度與靜謐,並舉出日常生活的例子,說明對陰影的欣賞如何塑造日本的生活環境。

其中一個例子是寺廟中的傳統廁所,這些廁所獨立於主建築,光線微暗、環境潔淨,四周瀰漫著綠意與苔蘚的氣息。這樣的空間因為昏暗與柔和的陰影,給予一種寧靜的氛圍,讓人自然而然感到平靜。

相對地,現代浴室通常有著明亮的光線、光滑的表面,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圍。雖然在當代社會中這樣的空間不那麼實用,但谷崎潤一郎的觀點似乎也提醒著我們,設計不只是追求功能性,也能透過陰翳增添氛圍與靜謐。

陰翳如何展現日本設計的材料


陰翳不僅改變空間的氛圍,也影響人們對材料的感受。谷崎潤一郎曾比較日本與西方的餐具文化:在西方,銀器、不鏽鋼與鎳等餐具經常被拋光至閃亮耀眼,這種光澤被視為美的象徵。

但在日本,對光澤的看法有所不同。器皿隨時間氧化、色澤變得黯淡,形成一種柔和的質感,在幽暗光線中展現出一種沉靜的美。漆器與銀器在陰影中閃爍著低調的光澤,紋理變得柔和,展現出一種寧靜與溫暖的氛圍。這樣對材料與光影的細膩感知,是日本美學的重要特徵。

此外,日本的燈光設計同樣體現對陰翳的珍視。傳統的紙燈籠不僅用來照亮空間,更用來柔化陰影,使光線顯得柔和而不刺眼。光透過和紙輕輕地散開,讓陰影靜靜地成為空間的一部分。

這種光與影的平衡,讓人們不自覺以更緩慢的步調,欣賞空間與材質之美,在陰翳中感受不完美帶來的魅力。

陰翳美學:為何日本設計重視陰影? - dans le gris

陰翳裡的日本美學


這些例子都顯示,陰翳早已深深融入日本美學之中。

陰影能柔化瑕疵,展現出侘寂之美——對不完美與無常的欣賞。一個使用多年的漆碗,表面雖有磨損,在昏暗的光線中卻能呈現一種靜謐的美。

陰影也用來界定空間與間隔,呼應「」的概念,即事物之間的留白與空隙。沒有陰影,壁龕便會失去深度,成為單純的空白牆面。

此外,陰影賦予一種微妙又神秘的感覺,體現「幽玄」之意。當物件部分隱藏,或當陰影照映在牆面上時,總為我們留出更多的想像空間。

正如谷崎潤一郎所寫:
「如果將日式房間比喻為水墨畫,拉門就是墨色最淡的部分,壁龕是最濃的部分。」

這段話充分詮釋了日本美學對陰翳的珍視與對光暗平衡的掌握。即便是最簡單的建築細節,也能在光影交錯中,呈現出神秘而靜謐的意境,讓人感受到時間的緩慢流動。

陰翳如何影響現代日本設計


這種對陰翳的察覺,不再是傳統美學的核心,也繼續影響著現代日本的藝術與設計。

例如,藝術家野口勇於 1951 年開始設計「Akari」燈具,這個詞在日語中同時有「光」與「輕盈」的意思。他的和紙燈以柔和的光影交錯,為空間帶來詩意與溫暖。手工和紙與竹製框架的結合,展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讓日常生活中也能隨時洋溢著和諧溫柔的光芒。

同樣,建築師安藤忠雄的極簡建築也以光與影為空間設計的核心。在著名的「光之教堂」中,他精心設計的開口與牆面,讓陰影成為定義空間氛圍的關鍵元素,營造出既安靜又富有深度的空間。

從野口勇到安藤忠雄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對陰影的細膩表達並未停留在過去,而是持續啟發並塑造當代日本設計,展現陰翳之美在現代日本美學中的持續影響。

從日本設計中學會的陰翳之美


許多當代空間追求明亮、清晰與寬敞。大片窗戶、整面白牆與拋光表面,被視為簡約與現代美的象徵。然而,這樣的設計有時也讓空間顯得缺乏溫度。

日本設計提供了另一種視角:陰影帶來的不僅僅是黑暗,還有氛圍、深度與寧靜。陰影讓我們看見材質的自然紋理、不完美的痕跡,以及光與影之間微妙的互動。它讓一切顯得更加真實自然,並為空間帶來一種寧靜舒適的氛圍。

陰翳美學:為何日本設計重視陰影? - dans le gris

正如村上春樹所寫:「有光的地方就必須要有影子,有影子的地方就必須要有光。」

這種哲學提醒我們,光與影並非對立,而是相互交融,賦予彼此意義。無論是生活還是設計,這樣的平衡讓空間富有生命力,也讓我們能細細體會那靜謐的力量。


© Dans Le Gris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或轉載。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內容:  YouTube | Instagram

標籤: Art Design 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