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設計即使看起來簡單,卻讓人感覺如此不同?它不是單純極簡,而是一種更深層的觀察美的方式,並且重視空間、寂靜、季節與感知。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聊聊五個美學概念,它們共同塑造了日本設計中細膩而微妙的感受。今天要介紹的日本美學包括:留白之美、借景、粋、室禮,以及余韻。這些概念讓我們放慢腳步,重新感受,讓美悄悄停留在生活之中。


1. 留白之美|空白也是一種存在

日本設計的五大美學原則,重新打開我們對美的感知 - dans le gris

你是否曾因為一個安靜、簡潔的空間,而感到心情平靜?這份寧靜,或許來自日本人所說的「余白の美(Yohaku no Bi)」——留白之美。它不只是看似極簡的設計,而是一種讓「空間本身說話」的美學。在日本設計中,不存在的元素,有時與存在的一樣重要。

乍看之下,「留白之美」與「」可能相似,它們都涉及空間、沉默,以及無聲的表達。但兩者之間,其實有細微的差異。」強調的是「間距」——事物之間的停頓與留白。它可以是空間的間隔,也可以是時間的停頓;就像音符之間的空白,或靜與動之間的停頓。而「留白之美」所指的是「視覺與實體上的空白」。它是一幅作品中未經觸碰的邊緣與留白,是一種刻意保留的空間。

我們經常在水墨畫、書法或平面設計中看到這種美學。想像一幅水墨畫,只有一道筆觸漂浮在一大片白中。那片白,不只是背景,而是畫面的一部分,甚至是訊息本身。這是一種「有意識地創造出的空間」,引導觀看者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因此,「留白之美」是將空白視為一種存在。

我們能在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的作品中感受到這樣的美學。他是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師之一,善於在視覺與空間中創造獨特的設計語言。在他的作品中,「白」往往成為主角,不是背景,而是一種能與人對話的主體。

原研哉曾說過,白不只是顏色,而是一個起點,一張白紙。當我們放下預設,回到白的狀態,也就回到了無限可能的起點。因此,白,不再只是空,而是一種開放的狀態,一種潛藏於表面之下的可能性。

就像一個空器皿,看似無物,卻承載著靜靜的期待。它為觀看者留下空間,去參與、詮釋、感受。

這正是「留白之美」的核心:不是用填滿來構成美,而是透過留白,讓更深層的意義浮現。



2. 借景|讓自然成為設計的一部分

日本設計的五大美學原則,重新打開我們對美的感知 - dans le gris


在日本設計中,美並不總是需要從零開始創造。有時,只要懂得看見、認出已經存在的事物,就足夠了。

「借景」(Shakkei)的意思是「借來的風景」。它是一種技巧,讓空間之外的自然景觀成為設計的一部分。

你常能在傳統的日本庭園中發現「借景」的存在。像是遠方的山巒、一排樹影,或開闊的天空,常透過精心設計的窗戶、門扉,或牆上的開口被巧妙地框入景中。

然而,「借景」不僅僅是一種視覺技法,它更是一種和諧的哲學。它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界線,讓人工與自然之間的悄悄地共存。在日本美學中,這種融合展現了一種對自然、對不可掌控之事物的尊重。「借景」不是要改變環境,而是以開放的姿態,讓它成為設計的一部分。

在現代設計中,也能見到「借景」的精神。在建築中,窗戶常被刻意設計來捕捉特定景色。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給予空間一份靜謐。在擁擠的城市裡,即使沒有庭園空間,「借景」依然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透過窗景的設計,將現有的風景引入室內——鄰近的公園、一排綠樹,或季節性的櫻花,都是空間的一部分。哪怕只是一扇簡單的窗,也能是一幅會呼吸的畫面。即便在室內,一面恰到好處的鏡子或屏風,也能將室外的光影與綠意映入室內,讓自然融入房間,靜靜地改變空間的氛圍。

「借景」提醒我們,美並不總是需要創造出來的。有時,它已經存在於我們身邊。我們只需要看見它,並為它留下一片空間。

3. 粋|安靜中綻放的內在美


有些美,很安靜、很低調。

「粋」是一種不費力的優雅。簡潔、精緻,卻又帶著獨特的個人風格。從不刻意,也從不張揚。

「粋」是一種獨特的日本美學,起源於江戶,也就是今日的東京。它用來形容城市居民的一種時尚品味,並非基於財富或社會地位,而是出自品味與態度。

「粋」的核心是一種精神。江戶時代的人們欣賞那些以優雅舉止與沉靜自信展現風采的人。真正的精緻,並不來自華麗的裝飾,而是流露於一個人的舉止與言談之中。在這一點上,「粋」與極簡主義有某種相似之處。但它並非一種受到嚴格規範的極簡,而是一種源自內在態度的簡約精神。

「粋」看重內在的美,甚於外在的展示。人們常將它比作優雅、雅致,甚至靈魂,但這些詞都無法完全捕捉它真正的精髓。在設計中,「粋」體現在安靜且深思熟慮的選擇裡:自然的材質、平衡的比例、細緻的收邊。它始終低調,卻會被敏銳的目光悄然察覺。

直到今天,「粋」依然存在於日本的設計與文化中。你可以在服裝、室內空間,甚至對季節細節的靜靜關注中看到它。例如,有人可能只穿一種簡單的顏色來傳達當下季節的氣息,或在裝扮中加入只有少數人會注意到的細節。這些安靜的選擇,正是「粋」的體現——一種低聲細語,而非大聲喧嚷的美。

4. 室禮|透過佈置感受季節與心意


在日本文化中,空間的布置方式,本身就是一種表達。所謂「室禮」,便是透過物件的擺放,傳遞心意與季節的流動。

「室禮」源於宮廷儀式與四季傳統,如今已悄悄融入日本的日常生活。你可以在民宅、茶室,甚至現代室內設計中看到它的身影。它常透過書法、花卉,或帶有象徵意義的物件呈現,擺放在壁龕、玄關、牆面或層架上,反映季節的流動,或記錄生活中的重要時刻。

每一件物品,都是帶著心意的選擇,為了迎接而存在。所營造出的,不只是可見的美,更是能被感受到的氛圍。

「室禮」的核心在於心意。那是一種對他人的關懷,也是一份靜靜的尊重。例如,在客人到來前擺上一束應季的花,或放上一件富有意涵的器物,是一種溫柔的方式,傳達歡迎與溫暖。這樣的傳統,隨著衣、食、住的延續,悄悄提醒著我們:人的生活,始終與自然相依共存。

「室禮」展現出對時間、季節與場合的溫柔感知。

即便在現代設計中,這份精神依然存在。你可以在物件的擺放之間、材質的過渡之處,甚至在自然光的流動之中,感受到它的存在。這些「室禮」的表現,向自然、他人,自己,傳遞無聲的敬意。

「室禮」讓我們好好感受季節的變化,用最安靜的方式與世界共處。

5. 余韻|悄悄延續在心中的美好


有些時刻雖已過去,卻沒有真正結束。它們留下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在日本美學中,這種延續與共鳴的感受被稱為「余韻」。它不只是回聲,更是一種即使事情已經落幕,仍在心中悄悄迴盪的情緒。「余韻」不僅限於聲音,也包含那些留存在內心深處的感動與記憶——是一種靜謐的氛圍,一段緩緩展開的回憶。

它有時與「幽玄」相提並論。「幽玄」帶我們走進當下那份深邃的美,而「余韻」則從那個片刻結束後才靜靜地開始。它不張揚、不刻意,卻持續在心底發酵。在日本的藝術與設計中,常常能感受到這樣的情感延續。作品不會說得太清楚,而是刻意留下停頓與沉默,希望觀看者能自己慢慢體會。

你或許會在喝下一口茶時,細細品味那淡淡的喉韻;或是在空無一物的空間裡,凝視那靜靜綻放的一朵花;又或者漫步於庭園之中,讓靜謐慢慢發現每一處細節——這些時刻,都是「余韻」的存在。

在設計語言中,「余韻」是一種情感的影子。它不是表面上的裝飾,而是一種讓情感、記憶與想像自然延伸的力量。這也回應了日本美學中的核心思想:不需要什麼都說清楚,也不必什麼都做到完美。

「余韻」,是在片刻過後依然停留的美好,是空間與情緒之間最微妙的連結。

© Dans Le Gris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或轉載。

 

標籤: Art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