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blo Picasso, Atelier de la modiste, 1926.
現代藝術的定義
現代藝術(Modern Art) 通常指 1860 年代至 1970 年代之間創作的藝術作品,涵蓋多樣的風格與運動,代表了對傳統藝術形式的突破與革新。其起源可追溯至工業革命,當時社會因科技進步、工業發展與都市化而急速轉變。面對這些挑戰與機遇,藝術家開始尋求新的世界觀,並重新思考藝術的本質與功能。
「現代藝術」一詞常與創新和實驗精神密不可分。它摒棄了以歷史、宗教或神話敘事為核心的傳統藝術形式,轉而走向抽象、表現與個人化的創作。許多藝術家不再追求對現實的忠實描繪,而是透過大膽的色彩運用、新技術以及非傳統的材料來傳達思想與情感。
現代藝術持續的時間比自文藝復興以來的任何藝術運動都更長。雖然其確切開端難以劃分,但普遍認為它興起於 19 世紀的法國。自 1890 年代起,一系列風格各異的藝術運動相繼出現,從印象派到立體派、超現實主義,這些皆成為現代藝術的核心,也被視為西方視覺文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延伸閱讀|6 個塑造西方藝術史的重要流派:從文藝復興到寫實主義
現代藝術的主要特徵
現代藝術(Modern Art)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創新與實驗精神。現代藝術家們試圖擺脫傳統的表現方式,探索全新的藝術語言。雖然「現代藝術」包含許多不同的風格與運動,但仍能歸納出幾個共同的核心特徵。以下我們將逐一介紹,幫助你更清楚理解現代藝術的精神。
1. 拒絕傳統
現代藝術的一大特徵是質疑並挑戰傳統與保守的價值觀,例如拒絕對現實主義的過度依賴。藝術家不再滿足於沿襲既有規範,而是透過創新與實驗重新定義藝術的邊界。在這種轉變下,「抽象」成為重要方向。許多藝術家逐漸遠離對外在世界的忠實再現,轉而透過形狀與色彩來傳達思想與情感。
2. 偏好抽象
大多數現代藝術運動傾向於抽象,而非單純模仿現實。從布拉克、畢卡索等立體主義者對幾何形體的解構都展現了這一特徵。這股抽象風潮也受到當時科學與技術發展的影響,例如原子研究、相對論理論以及攝影技術的出現,啟發現代藝術家嘗試以全新的方法重新建構與解讀形式。
3. 鮮豔的色彩與大膽的筆觸
現代藝術家常運用鮮明而強烈的色彩,這種特質在野獸派與表現主義特別明顯。對他們而言,色彩不僅僅是再現現實的工具,更是傳達情感的媒介。
表現主義團體如「橋社」(Die Brücke)與「青騎士」(Der Blaue Reiter)的藝術家,透過色彩描繪焦慮、激情與內心動盪。另一方面,立體主義與未來主義的藝術家則用色彩來探討形式與空間的互動,讓作品更具深度與層次感。
4. 對形式的實驗
現代藝術不斷突破形式上的界限。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如薩爾瓦多·達利與雷內·馬格利特,便以夢境與潛意識的圖像創造奇幻構圖。他們運用扭曲、變形甚至荒誕的元素,挑戰觀眾對現實的認知。這種對形式的探索,正是對傳統寫實主義的一種回應與革新。
5. 藝術作為自我表達
在現代藝術出現之前,藝術往往以宗教、神話或頌揚人類為主要題材。然而,現代藝術則強調藝術家個人的獨特觀點與情感。作品成為自我表達的工具,呈現藝術家對世界的感受與思考。許多靈感源自當下的社會與時代,而非單純回顧與詮釋歷史。這種想法,也為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奠定了基礎。
現代藝術有哪些重要流派?
印象派 Impressionism(1870-1880)
印象派為現代藝術的開端。印象派被廣泛認為是現代藝術的催化劑,他們質疑繪畫學術的嚴格規範和寫實描繪。印象派是開創現代藝術時代之路的藝術運動,由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和其他巴黎藝術家從 1860 年代初期發展而來。印象派畫家擅長觀察世界,然後將他們對所見事物的印象轉化為詩意、簡短、色彩繽紛的圖像。
野獸派 Fauvism(1905-1907)
野獸派是一場先鋒的現代藝術運動,大約發生在 1905 年至 1910 年間,始於巴黎。「野獸派」這個術語用來描述一群藝術家,包括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和安德烈·德蘭(André Derain)等人的作品。這個運動以其豐富的色彩和大膽的筆觸而聞名,成為現代藝術的獨特特點。野獸派藝術家喜歡在他們的作品中強調個人的觀點,通常呈現出可辨識的形式。它不僅是 20 世紀早期的前衛現代主義運動之一,也是最早探索抽象風格的藝術之一。然而,對許多採用野獸派方法的藝術家來說,這只是協助他們未來發展的過渡風格。
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1905-1907)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表現主義作品開始呈現一種悲觀和陰暗的世界觀。表現主義的特點包括使用沉重的筆觸、大膽的色彩和厚重的顏料,以創造出扭曲的、時常令人難以忘懷的圖像。這些作品更加強調情感體驗,而非傳統的物理現實。表現主義具有高度主觀、個人化和自我表達的特徵,這在現代藝術家中相當普遍。
立體主義 Cubism(1908-1914)
立體主義起源於約 1907 年至 1908 年之間,主要是由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和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共同開創的藝術運動。立體主義的核心特點之一是將不同的主題(通常是物體或人物)的不同視圖放置在同一張畫布上,這導致畫面呈現支離破碎和抽象的風格。與其他現代藝術運動一樣,立體主義強調主觀的創作方法,藉此將現代藝術轉向抽象。

Juan Gris, Guitar and Fruit Dish, 1919.
未來主義 Futurism(1909-1944)
未來主義是 20 世紀初在義大利興起的藝術運動,其目標在於透過藝術來捕捉現代世界的活力和能量。未來主義者對於科學和哲學的最新發展表現出濃厚興趣,特別是在航空和電影攝影方面。這個運動的繪畫風格採用了新印象派和立體主義的元素,以表現現代生活的充沛活力。不同於印象派和點畫派等眾多其他現代藝術運動,未來主義並沒有立即被界定為一種獨特的風格。然而,儘管如此,未來主義仍然對 20 世紀許多現代藝術運動產生了影響,進而對平面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達達主義 Dadaism (1916-1924)
達達主義是一場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蘇黎世興起的前衛藝術運動,其目標在於顛覆藝術、挑戰視覺傳統,並引入我們現今所謂的現代藝術。這場運動是對戰爭殘酷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回應,由達達主義藝術家製作的藝術品、詩歌和表演通常具有諷刺和荒謬的特質。儘管達達主義藝術運動僅短短持續了約十年,但其「反美學」特質持續對現代藝術的各個運動產生深遠的影響。
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1924-1950)
超現實主義是一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在歐洲興盛的視覺藝術和文學運動。其目標在於透過在理性生活的視野與強調無意識和夢境力量的視野之間取得平衡,以此革新人類的體驗。超現實主義強調潛意識、情感表達和對傳統價值觀的挑戰,對現代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顯著影響。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擅長在意想不到的、神秘的、被忽視的和非傳統的事物中尋找魔法和奇異之美。
波普藝術 Pop Art(1950-1960)
波普藝術於 1950 年代崛起,並在 1960 年代於美國和英國迅速發展,成為一股從流行文化與商業文化汲取靈感的藝術運動。它誕生於對傳統藝術觀念的反叛,挑戰了過去主流對藝術應該如何存在的規範。當時的年輕藝術家認為,自己在藝術學校學到的內容,以及在博物館裡看到的作品,都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周遭環境脫節。相較之下,他們更傾向於從好萊塢電影、廣告、產品包裝、流行音樂和漫畫書中尋找創作靈感。波普藝術不僅象徵著現代藝術的尾聲,也為當代藝術揭開了新的篇章。
延伸閱讀|現代藝術史上被忽略的 6 大流派,你聽過幾個?
現代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
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的肖像。
現代藝術雖以多樣的流派與思想為特色,但真正讓這些理念鮮活起來的,是那些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他們以獨特方式推動了藝術的發展。以下介紹幾位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大師:
克洛德·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印象·日出》中聚焦於光線與氛圍,徹底改變了藝術家對現實的表現方式,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現代主義。
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以強烈情感和富有表現力的筆觸聞名。他的後印象派名作《星夜》至今仍持續啟發著全球藝術家。
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20 世紀最具革命性的藝術家之一。他共同創立了立體主義,並不斷在繪畫、雕塑與設計中挑戰並重塑自己的風格。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野獸派的領袖,他將色彩視為主要的表達工具,展現了色彩傳達情感的強大力量。
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俄羅斯畫家,被視為抽象藝術的先驅。他主張色彩與形式能夠表達精神真理。自 1922 年起任教於包浩斯,他的理論對後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馬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達達主義與觀念藝術的核心人物。他以挑釁性的「現成品」挑戰藝術的定義,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噴泉》。
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風格派運動的領袖。他以幾何形與原色創造出純粹的藝術語言,對現代繪畫、建築與設計影響深遠。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 1904–1989):超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他創作出夢幻而詭譎的圖像,模糊了想像與現實的界線。
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1907–1954):墨西哥藝術家。她將超超現實主義與個人象徵元素相結合,透過自傳式繪畫探討身份、痛苦與政治議題。
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 1887–1986):被譽為「美國現代主義之母」。她以花卉、骨頭與沙漠景觀的強烈描繪聞名,將抽象與自然世界緊密連結。
這些藝術家不僅塑造了現代藝術的面貌,也為當代藝術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有什麼不同?
在藝術領域中,「現代」和「當代」兩者在形式上是完全不同的藝術運動。儘管人們通常使用術語「現代」來描述最近時期的某些藝術形式,但實際上這些應該被歸類為「當代藝術」。
由於「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的實驗性質和主題重疊,這兩者常常容易混淆。然而,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只需要透過時間來區分。「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分別來自不同的時期,前者在時間上早於後者。「現代藝術」指的是從 1860 年代到 1970 年代創作的藝術,儘管比文藝復興或古典藝術時期更為現代,但已不屬於當前時代。「當代藝術」則指的是在當前時期創作的藝術,通常是指那些仍然活躍並持續創作,或是最近才過世或退休的藝術家。
雖然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都帶有革命性,但當代藝術更強調創新與自由。它在媒介的運用上展現更高的實驗性,並以多樣化的風格探索為特徵。現代藝術家多追求藝術的純粹理念,強調個體表達;相較之下,當代藝術則更關注社會層面,將社會影響作為核心焦點。
© Dans Le Gris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或轉載。
閱讀更多藝術文章:
• 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從光影到象徵,風格與技法的轉變
• 當代藝術的影響力——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現代世界?
• Fluxus 激浪派藝術運動:藝術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藝術
• 6 個塑造西方藝術史的重要流派:從文藝復興到寫實主義
↪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內容: YouTube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