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對「藝術」的看法常與傳統媒材,如繪畫和雕塑,聯繫在一起。然而,行為藝術超越了對藝術形式的傳統理解。在行為藝術中,身體成為畫布,時間變成了一種媒介。這樣的轉變意味著什麼呢?行為藝術家試圖向我們傳達什麼訊息呢?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深入探討行為藝術,檢視它的演變、主要特徵,以及那些持續重新定義藝術表達界線的藝術家。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謝德慶與琳達·莫塔諾(Linda Montano)合作的作品,《一年行為表演1983–1984》(也稱《繩子》)。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行為藝術是一種藉由藝術家或其他參與者實施的行動所創造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可以是即興的,也可以是事先錄製的;可能是現場呈現,也可能是按照劇本進行。在行為藝術中,藝術的呈現方式包含了運用身體、時間、空間,通常還包括各種藝術媒材,旨在向觀眾傳達概念、訊息或情感。當藝術家覺得傳統的藝術形式,如繪畫或雕塑,無法完全表達他們的想法時,他們會轉向行為藝術,替他們的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和創意。

行為藝術起源於 20 世紀初的前衛運動,像是達達主義(Dada)和未來主義(Futurism),這些運動的藝術家試圖混淆演員和表演者之間的區別,以震驚和激起憤怒的方式來引起注意。他們用自己的身體來表達意念,通過行動來傳達信息。在 1960 年代,藝術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藝術家開始優先考慮藝術背後的理念,而非僅僅專注於美學。這種轉變被稱為「觀念藝術」,強調主要焦點在概念或理念上,而非僅僅在視覺外觀上。這些藝術家嘗試打破傳統藝術的界限,他們把藝術帶進了公共場所,以極端的方式來挑戰觀眾對藝術的想像。這些行動不僅是為了震撼,更是為了喚起人們對社會和政治議題的關注。

然而,行為藝術正是在這樣的藝術背景下逐漸形成。它為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同時也引發了對藝術和社會的深刻反思。在行為藝術中,強調的是概念和體驗,而不僅僅是創造像繪畫或雕塑那樣的物理實體。行為藝術的關鍵藝術家包括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小野洋子、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謝德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和維托·阿肯錫(Vito Acconci)。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行為藝術的主要特徵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行為藝術」這個術語指的是一種在20世紀後期出現的當代藝術形式。儘管從字面上也可以輕易理解行為藝術的含義,但我們認為下面概述的主要特徵能夠讓對行為藝術的理解更具體: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現場演出

行為藝術通常是短暫而即時的,藝術家的現場演出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觀眾親歷並見證作品在他們眼前展開。想像行為藝術就像使用一塊畫布,而這個畫布可以是一個人。關鍵在於透過行動表達某種概念,這也是被稱為「行動藝術」的原因。例如,德國行為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更喜歡使用「行動」這個術語來描述他的表演。這個術語概括了行為藝術表現的動態和非劇本化的特性。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時間作為媒介

時間是行為藝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表演在特定的時間範圍內展開,時間的流逝為體驗和影響添加了重要的元素。例如,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一個行為藝術作品《藝術家在場》(The Artist Is Present)是這個媒介中持續時間最長的作品之一。觀眾坐在瑪莉娜對面,時間長短由觀眾自行決定,建立了藝術家與觀眾之間一種親密而強烈的聯繫。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家在場》(The Artist Is Present),2010年。在此表演,她的前搭檔烏雷(Ulay)加入了她的行為藝術作品。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行為藝術的身體

早在 1918 年,德國藝術家奧斯卡·施萊默(Oskar Schlemmer)透過他的著作清楚地表達了他在行為藝術中的參與演變,詳細描述了他行為藝術作品的結構和實際執行。施萊默的目標是將身體作為衡量事物的標準。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奧斯卡·施萊默(Oskar Schlemmer),《The Dancing Artist》。圖片來源:Pompidou-Metz。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在行為藝術中,人體成為主要的媒介──一個動態而表達豐富的工具,用來傳達思想、情感和敘事。這種藝術形式接納人體的脆弱性和真實性。藝術家透過展現原始情感、挑戰身體極限或分享個人經歷,引領觀眾深入人類存在的真實、未加修飾的層面。行為藝術使身體成為畫布,喚起著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建立一種不言而喻的連結。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暫時存在

透過行為藝術的媒介,我們明確意識到,並非所有藝術都是為了懸掛在牆上或擺放在地板上。儘管我們通常將藝術與有形的物體聯繫在一起,但行為藝術僅存在於其現場演出的過程中。雖然行為藝術邀請觀眾參與過程,每次發生都創造出獨特的體驗,但對於未在場的人來說,可能無法感受到相同程度的共鳴。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行為藝術的記錄方式

由於行為藝術的短暫性,記錄過程變得至關重要,以保存並分享這些這些動態創作。行為藝術家通常依賴照片、影片或其他媒體來捕捉過程中的能量和情感。有時,這可能還包括對藝術家的訪談或書面聲明的文件,提供對表演背後動機、概念和意圖的深入了解。這些敘述提供了創作背景,並豐富了對藝術品的理解。然而,如果行為藝術作品依賴影片呈現,這意味著口語、音樂或其他任何聲音元素不僅能夠影響視覺元素,還能夠影響肢體表達和整體氛圍。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行為藝術家和作品範例: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1. 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伊夫·克萊因在他的工作室進行他的行為藝術作品《Anthropometry 》,1960年。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以開發和推廣「國際克萊因藍」而聞名。除了在藝術中對色彩的貢獻外,克萊因還是行為藝術發展的先驅性人物。同時,他也被認為是極簡主義和波普藝術的靈感來源和先驅。

在伊夫·克萊因的《Anthropometry》作品中,他在觀眾面前精心安排了一場表演。身穿領結和西裝的克萊因指揮著塗抹顏料的女性模特們。在這次行為藝術作品中,克萊因以人體為畫筆,指揮身穿他標誌性藍色顏料的女性模特們,在畫布上留下身體的印記,形成抽象而充滿表現力的藝術作品。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2. 謝德慶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謝德慶,《一年行為表演》,1978-79。

謝德慶是一位以概念和行為藝術聞名的台裔藝術家。他的作品通常涵蓋極端的時間元素,探索時間的概念並挑戰人體極限。

在謝德慶引人注目的創作中,最為著名的是他於 1978 年至 1986 年間進行的五次「一年行為表演」。其中的第一次,被稱為「籠子」,這場行為藝術中,謝德慶在整整一年的時間裡待在一個監獄牢房內。在這段時間內,謝德慶避免閱讀、書寫、交談、看電視或聽收音機。這件行為藝術作品還附帶著 365 張照片,每張都紀錄著每一天的變化,象徵著時間的流逝。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3.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Rhythm 0》,1974。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談到行為藝術,一位必須提起的是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她被譽為「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是一位塞爾維亞概念和行為藝術家,以探索身體藝術、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身體的極限而聞名。瑪莉娜透過觀眾的參與,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身份觀念,專注於直面痛苦、血液以及身體生理極限。

在 1974 年,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進行的行為藝術作品《Rhythm 0》,她在一張桌子上放置了 72 個物品,包括玫瑰、羽毛、鞭子、槍,甚至還有一顆子彈。在表演中,瑪莉娜冷靜站立著,完全將自己交付給觀眾,並開放觀眾以任何方式使用這些物品在她的身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了六個小時,這段表演變得越來越有危險性。最後,瑪莉娜赤裸無助,眼中帶著淚、身體帶著血的離開了現場。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4. 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約瑟夫·博伊斯,《如何向一隻死兔子解釋繪畫》,1965。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約瑟夫·博伊斯是一位德國行為藝術家、教育家、前衛雕塑家,以及當代藝術界的重要人物。博伊斯因它的「擴展的藝術概念」而廣受認可,這一概念中,他認為藝術家的角色不僅僅是創造藝術品,更是社會塑造的參與者。博伊斯提倡「社會雕塑」的概念,認為藝術應該是一種能夠改變社會結構和觀念的力量。這並不局限於特定的藝術形式,而是將藝術視為一種介入社會現實的手段。

在 1965 年,約瑟夫·博伊斯進行了行為藝術作品《如何向一隻死兔子解釋繪畫》。在這次表演中,觀眾只能透過窗戶觀察整個場景。博伊斯用蜂蜜和金箔覆蓋著頭部,並對一隻死去的兔子低語。他的左腳鞋底黏附著柔軟的毛氈,而右腳則與鋼片相連,當他在房間中移動時,他步伐之間的零星聲音打破了寂靜。三個小時後,觀眾被允許進入房間。博伊斯坐在入口區的一張凳子上,手臂上托著死去的兔子,並背對著觀眾。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5. 克里斯·柏登(Chris Burden)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在 1971 年,克里斯·柏登創作了一件行為藝術作品《Shoot》。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不僅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行為藝術家克里斯·柏登也將藝術與自身的身體推向了極致。柏登是一位在行為藝術、雕塑和裝置藝術領域傑出的美國藝術家。他在 1970 年代以其大膽、挑戰極限的作品而在藝術界嶄露頭角。

克里斯·柏登早期且最知名的行為藝術作品之一是《Shoot》,他邀請一位朋友使用一把點22口徑步槍,在距離十五英尺的地方向他的手臂開槍。這場表演僅持續約八秒,並用 Super-8 攝影機記錄下來。即便是現在,這樣的行為藝術作品仍然讓人震撼和不安,可想而知在當時是多麼引起轟動。這件行為藝術作品旨在探索脆弱性、危險性,以及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身體界限。對於克里斯·柏登而言,「極限」是一個相對詞,類似於美,是取決於觀看者的感受。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6. Suzy Lake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Suzy Lake,《ImPositions Study #2》,1977。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Suzy Lake 是一位美加藝術家,以攝影、行為藝術和影片製作而聞名。她被譽為加拿大最重要的女性藝術家之一,以其對於性別、身體和身份政治的深刻剖析而受到讚譽。

在 1977 年,Suzy Lake製作了一個具有獨創性的系列作品,名為《ImPositions》,旨在探索對控制的概念。她運用攝影技巧,將自己置身於具有政治、社會意義的情境中,挑戰觀眾對於女性身體和權力結構的觀念。在《ImPositions Study #2》中,你可以看到 Suzy Lake 被繩索綑綁,她通過這種行為來探索監禁、控制、掙扎,甚至可能包含賦權相關的主題。Suzy Lake 相信,透過加熱底片並伸展它,能夠增強圖像中捕捉到的概念。她運用這樣的技術,不僅使影像具有藝術性,同時也強化了她所表達的意涵,深化了觀眾對於作品所呈現主題的感受。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7. Matthew Barney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Matthew Barney,《Drawing Restraint 5》,1989。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Matthew Barney 是一位在雕塑、電影、攝影和繪畫領域中傑出的美國當代藝術家,同時也是一位電影導演。他於 1989 年從耶魯大學畢業後,他開始以將雕塑裝置融合於行為藝術和影像之中的方式,創作了一系列獨特的作品。

在 1988 年,Matthew Barney 開始了「Drawing Restraint」系列,迄今已包括十六次表演。在這些作品中,Barney 經常在進行繪畫或創作的過程中將自己置於身體約束之下。這些約束可以採取各種形式,例如被綁在物體上、使用限制性的衣物,或以某種方式限制行動。儘管自我施加身體和心理的障礙,他堅持創造出具有藝術價值的平面圖形,巧妙地將這些約束融入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隨著系列的發展,每次表演都被完好地記錄在影片或錄影帶中。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8. Carolee Schneemann


Carolee Schneemann,《Eye Body # 24 from Eye Body: 36 Transformative Actions for Camera》,1963。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Carolee Schneemann 是一位美國實驗藝術家,以其引人注目的行為藝術作品而聞名,被視為身體藝術的先驅。她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女性主義藝術運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挑戰了對女性身體、性別和性傾向的傳統觀念。

Carolee Schneemann 曾說:「我希望我的身體與作品融為一體,成為不可或缺的素材。」這句話清楚表達了她如何將自己的身體視為主要的藝術媒介。在她的一次行為藝術作品《Eye Body: 36 Transformative Actions for Camera》中,Schneemann 裸體塗畫自己的身體,並進行一系列動作,以探索女性身體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在這次行為藝術中,她使用了刷子、鏡子,以及身體上各種繪畫的符號,模糊了繪畫和表演之間的界限。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9. 嶋本昭三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在東京舉辦的「第二屆具體藝術展覽」上,嶋本昭三進行了一場行為藝術表演,他將裝滿顏料的玻璃瓶丟擲到畫布而完成了一幅畫。

嶋本昭三是一位日本藝術家,也是具體藝術協會(Gutai Art Association)成立時的創始成員之一。該協會是在 1950 年代出現的一個激進戰後藝術團體。嶋本昭三以多種技法著稱,包括在疊層的報紙上戳孔、將彩色顏料瓶罐擲向畫布、嘗試電影和舞台表演,以及創作聲音藝術。他特別以其創新的行為藝術而聞名。

嶋本昭三以他的「擲瓶藝術」贏得了顯著的讚譽,他在這個表演中將裝滿彩色顏料的玻璃瓶丟擲到畫布或其他表面上,營造出一場充滿生氣的顏色爆炸畫面。丟擲瓶子和隨之而來的顏料飛濺是藝術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元素。嶋本昭三的藝術本質充滿了「行動」,更是體現了具體派的精神。具體派的精神在於尋求創新和突破,追求藝術的自由、活力和與觀眾的互動,並強調藝術的即興性和即時性。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10. Rebecca Horn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Rebecca Horn,《Unicorn》,1970。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Rebecca Horn 是一位德國視覺藝術家,屬於在 1980 年代獲得國際聲望的一代藝術家。儘管她以身體藝術聞名,但她同時涉足多種媒介,包括行為藝術、裝置藝術、雕塑和電影。

Rebecca Horn 的最著名行為藝術之一是《Unicorn》。這是一部於 1970 年製作的影片。在這個表演中,獨角獸是一座由女表演者穿戴的白色雕塑,她歷經長達 12 個小時的行走,穿越鄉間。這個表演藝術探討了變革、神話,以及人類與神秘之間的融合主題。策展人Germano Celant 認為這代表了 Rebecca Horn 有意識地呈現出「白魔法」的元素,象徵著一位女性試圖超越現實和社會所加諸的種種限制。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觀念藝術與行為藝術之間的關係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如果你已經閱讀過我們先前關於觀念藝術的文章,你可能會發現觀念藝術和行為藝術似乎存在著一些重疊和交集。它們兩者都是在 20 世紀中期崛起的具有影響力的藝術運動,以概念為中心。然而,「從物體為基礎轉向對概念的優先」的藝術轉變,對行為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些藝術家開始探索利用實際行動來傳達概念內容,由於觀念藝術強調非物質化,即將物理物體的重要性降低,這進一步鼓勵藝術家將他們的身體和行動作為主要的藝術表達手法。

© Dans Le Gris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或轉載。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繼續閱讀:


• 觀念藝術:藝術究竟是想法為主?還是物體為主?
• 當代藝術是什麼?定義、特徵和藝術家
• Fluxus 激浪派藝術運動:藝術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藝術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關於我們


Dans Le Gris 源自於 Wassily Kandinsky 的作品,同時也是法語「在灰色」的意思。就如灰色所傳遞的氛圍,我們希望以純粹、極簡和永恆的設計來豐富日常生活。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在我們的線上刊物中,我們不定期地分享有關藝術、文化和設計等文章。我們精心挑選的內容包含了生活的多個方面的主題,希望能提供你有價值的觀點和靈感。謝謝你的閱讀,希望你喜歡我們的內容。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藝術是如何變成一場表演? - dans le gris)

來去逛逛


↪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內容: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標籤: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