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侘寂(Wabi Sabi)已成為極簡主義者追求的生活哲學。儘管侘寂的真正含義難以用簡單的定義表達,它提醒我們去感受自然中隱藏的美。侘寂不僅是一門哲學,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為現代社會對完美的執著提供了一個避風港。

簡單來說,侘寂探索的是不完美的美學,有人甚至將它視為日本的「少即是多」。然而,侘寂的意義遠不止如此,它是深植於日本文化的一種美學概念,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Leonard Koren 在《Wabi 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中提到:「當被問起什麼是侘寂,大多數日本人會搖頭、猶豫,並說幾句道歉的話,告訴你解釋起來有多麼困難。雖然幾乎每個日本人都會說自己理解侘寂的感覺,畢竟它是日本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很少有人能清楚說明它的含義。」

連日本人自己對侘寂的解釋都顯得猶豫而難以表達,更不用說向外國人解釋了。對於初次接觸的人而言,侘寂可能難以理解,但當它被簡化與拆解後,其含義就會變得更加清楚。正如禪宗所說,語言有時是理解的障礙,簡單的描述只能觸及這個概念的表層。

侘寂代表著日本人的生活哲學與藝術美學,它有力量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重新思考「美」的本質。若你對侘寂仍感到困惑,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解釋什麼是侘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一概念。


侘寂(Wabi Sabi)是什麼?




侘寂(Wabi Sabi)是一種起源於禪宗的日本美學。雖然侘(Wabi)與寂(Sabi)最初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但當它們結合為侘寂時,便成為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侘寂強調珍視與感謝生命中簡樸、真摯而稍縱即逝的瞬間,同時欣賞自然界中展現的美感。這種觀念貫穿於日本各種藝術形式之中。

侘寂以優雅的方式描繪「自然」與「樸實」的本質,使我們能夠意識到萬物在其最自然、原始的狀態中所展現的美。而相較之下,西方美學更傾向於強調完美與追求無瑕。儘管這種追求有其價值,侘寂則提供了另一種觀點,讓我們以珍視真實、不完美與生命短暫性的態度看待世界。
(侘寂Wabi Sabi:不完美的美,成為設計靈感 - dans le gris)

侘寂 Wabi Sabi 的意義


What is Wabi Sabi? Embracing the Beauty of Imperfection - Dans Le Gris

侘(Wabi):簡樸中流露的優雅之美

「侘」原本指遠離社會、幽居靜謐的生活方式,象徵簡樸與寧靜,並欣賞不完美的美感。茶道大師千利休在《南方錄》中記載:「在小茶室中,每個器具都最好不是完美的。若有微損即不喜者,這種態度表明完全缺乏同理心。」這說明了小小的瑕疵常被視為更有價值,即使是破損或裂縫的器具,只要經過妥善修復,反而可能比完美無缺的更受推崇。因此,「侘」通常與樸素、謙遜,以及欣賞日常生活中不完美的美相關聯。

寂(Sabi):時間易逝和萬物無常之美

「寂」最初指隨著時間流逝而產生的退化現象,表達時間對萬物的影響。在侘寂的理念中,「寂」並非荒涼,而是一種值得珍視的品質。它象徵那些歷經歲月、受損或生鏽的物品,因時間的洗禮而散發出獨特的光澤。

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中多次讚頌「寂」。他描述日本人獨特的美感觀:「我們並非對發亮的事物全然厭惡,但是相較於表面光亮的東西,我們更喜歡帶有沉鬱陰影質感的物品。我們欣賞那些沾染人體垢、油煙與風雨痕跡的物品,並愛那能令人想起歲月的色澤與光澤。」古老之物不僅能將我們與過去聯繫起來,更蘊含深沉的內在之美。

侘寂的生活方式


What is Wabi Sabi? Embracing the Beauty of Imperfection - dans le gris
Photo by Amy Harrison on Unsplash

透過以上對侘寂的解說,相信你對侘寂的意義已有初步了解。因此,接下來,我們希望討論如何將侘寂的概念融入我們的生活。侘寂是一個迷人的日本美學概念,它不僅幫助我們擁抱不完美之美,也促使我們欣賞簡樸,並接受自然中一切瞬息萬變的事實。

根據 Julie Pointer Adams 在《Wabi Sabi Welcome: Learning to Embrace the Imperfect and Entertain with Thoughtfulness and Ease》一書中所言:「侘寂的日本美學引導我們走向一種有趣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完美慶祝不完美的生活方式——在不尋常、不合時宜的地方或物品中發現美,以及在通常容易被忽視或不被欣賞的時刻。侘寂可以在美好的地方找到,同時也可能在一些我們不期待的場合中出現。」如果我們願意接受侘寂的觀點,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開始融入侘寂的生活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方法,能夠讓侘寂的美學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1. 擁抱真實的自己

在侘寂的核心,它呼籲我們以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鼓勵我們欣賞不完美的事物,將它們所具有的缺陷視為美的一部分。這是一種在不完美中尋找美、在自然中尋找智慧、在不對稱中尋找魅力的練習。

侘寂鼓勵我們接受自己的本質,擁抱所有的不完美和獨特之處。在一個常常陷入理想標準和社會壓力的世界中,侘寂為「真實」提供了一個避風港。侘寂提醒我們,我們擁有的不同和不完美並不是瑕疵,而是我們獨一無二的特徵。每一道疤痕、每一個缺陷、每一段回憶,都是我們故事中的一部分。

2. 在簡單中發現美

「簡單是美的本質。」— 皮埃爾·柯尼格(Pierre Koenig)  

侘寂的美是低調而謙遜的,它是一種安靜存在、耐心等待被發現的美,如同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寶藏。侘寂鼓勵我們擁抱事物的純樸和簡單,期望我們能看到表面之下更深層的美。這是一場美學的轉變,一種對不完美吸引力和不規則之美的覺醒。當一切變得簡單時,當美變得簡單時,我們會發現即便簡單也能體驗到心靈的富足。 

3. 接受時間的流逝 

侘寂邀請我們將生活視為一幅隨著時間展開的藝術品,它鼓勵我們與現實和平相處,欣賞時間流逝的痕跡,老去的美麗,以及無常的價值。侘寂珍視成熟、深度和智慧,而不是追逐青春的短暫活力。同時,侘寂教導我們珍惜時間所留下的皺紋,並且接受世界的不可預測性和不完美性。

4. 放慢腳步,活在當下

現代生活節奏如此之快,似乎在我們真正享受之前就匆匆而過。當我們不斷追求完美時,生活變得急促。我們應該經常提醒自己減緩腳步。慢節奏的生活意味著騰出時間享受每一刻,珍惜所擁有的一切,真正專注於與你交談或共度時光的人。以侘寂的生活方式需要減緩步伐,雖然不容易,但它帶來對生活帶來更豐富的幸福感。
(侘寂 Wabi Sabi:不完美的美,成為設計靈感 - dans le gris)

侘寂美學的設計理念


過去人們試圖解釋侘寂時,往往著重於其視覺層面,儘管侘寂其實蘊含更深層的意義。侘寂之所以難以理解,是因為它無法僅透過語言去表達,而是需要用內心去感受、去觀看世界。

侘寂不僅啟發了現代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美學觀。隨著時間推移,侘寂美學逐漸受到重視,並常被稱為「侘寂風格」或「侘寂設計」。

侘寂設計風格並不追求流行或大量生產的美學,而是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擁抱自然的不對稱,並欣賞天然材質的短暫特質。因此,侘寂設計的特徵包括不對稱、粗糙、簡約、原生、謙遜、親密,以及對自然力量的深刻欣賞。侘寂設計呈現出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簡約之美。以下,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侘寂設計風格的特徵。

What is Wabi Sabi? Embracing the Beauty of Imperfection - dans le gris
Photo by Amy Harrison on Unsplash

侘寂設計風格的特徵


1. 中性色,暖色調和大地色

侘寂設計風格偏愛中性和溫暖的色調,例如米色、灰色和白色,這些顏色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而侘寂的核心始終與自然緊密相連,因此受自然啟發的色彩在侘寂設計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色彩取自風化木材、歲月沉澱的石頭,以及秋天樹葉的柔和色調,特別強調大地色系的運用。這樣的用色不僅展現自然界的美,也在視覺上呼應季節的變化。

2. 自然材料

在侘寂設計風格中,材料選擇更傾向於天然材質,例如木材、羊毛、陶土、石頭、亞麻和陶瓷。侘寂的關鍵在於營造自然簡樸的感覺,因此應挑選具有真實感、富有故事的材料,讓自然的觸感融入室內空間。手工製品尤其適合將侘寂美學融入生活,這些作品通常以天然材質製成,並帶有細微的瑕疵,而這些瑕疵正是它們迷人的地方。

3. 有機形態

在侘寂設計風格中,與現代設計不同的是,它偏好圓潤、有機的形狀。在這樣的空間裡,我們看不到精確的幾何形狀、直線或銳利而精緻的邊緣。相反,映入眼簾的是柔和的曲線、自然的線條,以及自然材料中獨有的不完美與細微不規則性。

例如,在侘寂設計風格的空間中,一張桌子可能因長時間使用而出現柔和的磨損,呈現不規則的邊緣。像河石或漂流木般的柔和線條與有機形狀,取代了現代設計中常見的銳利線條。

侘寂設計風格不僅為空間帶來溫暖與舒適感,同時賦予材料獨特的故事與生命。它強調真實性勝過人工的完美,並鼓勵我們欣賞萬物的本質。

4. 質樸的飾面

在侘寂設計風格中,表面不追求光滑或拋光。與現代設計強調完美飾面不同,侘寂偏好材料自然的粗糙感。正是這份粗糙賦予物件獨特的魅力與真實感。

想像一張表面稍微粗糙、未經過度修飾的木質桌子。在侘寂設計中,這些並非瑕疵,反而更受珍視。這樣的質地成為與過去對話的方式,傳遞與自然世界的聯繫,也是對不完美的欣賞。

侘寂提醒我們,生活中的美往往存在於自然與未經加工之中,體現在風化木材的歲月痕跡裡,蘊含著時間與自然觸感帶來的體悟。

標籤: Design 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