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獷主義可堪稱為建築風格中最具爭議性的建築風格之一,引發著截然相反的意見。有些人將粗獷主義與中產階級聯繫在一起,認為它既不吸引人又毫無靈魂。相反地,其他人主張,在它大膽而獨特的結構中蘊含著獨特的美感,給予設計上一種真實感,並體現了對實用的理念。對於粗獷主義的不同評價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使它成為建築界中一個美感與實用性之間的思考。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馬瑟·布勞耶(Marcel Breuer)所設計的建築是為美國惠特尼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而建造的。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粗獷主義建築是什麼?


粗獷主義建築(Brutalist Architecture)是一種從 1950 年代到 1970 年代的風格,其特點包括未經修飾的生鐵、混凝土或磚石、幾何形狀,著重實用功能。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運動,粗獷主義建築起初發源於英國,隨後快速傳播至全球,漸漸形成現代主義的一環。如今,在描繪世界末日或反烏托邦場景的電影和電視劇中,粗獷主義建築變得極為受歡迎。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勒·柯比意(Le Corbusier),為 20 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在粗獷主義建築的發展初期備受矚目。柯比意於 20 世紀中葉的設計中,明顯採用原始混凝土,如法國的《馬賽公寓》(Unité d'Habitation)即為代表之一,這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築被讚譽為粗獷主義理念的早期體現。勒·柯比意的烏托邦生活設計在戰後歐洲贏得傑出的聲望,促使他將《馬賽公寓》的設計在不同地方複製了四次。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勒·柯比意(Le Corbusier)的《馬賽公寓》(Unite d'Habitation)對粗獷主義建築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圖片來源:Paul Clemence。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與此同時,在英國,建築師艾莉森和彼得·史密森夫婦(Alison and Peter Smithson)被譽為粗獷主義的重要先驅。他們於 1954 年完成的諾福克郡漢斯坦頓學校被廣泛認可為粗獷主義建築的早期表現之一。 勒·柯比意(Le Corbusier)和史密森夫婦的創新方法對形塑粗獷主義的早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粗獷主義的含義


「粗獷主義」(Brutalism)一詞源於法語詞組「béton brut」,意為未經修飾的混凝土。 

這個術語並非由特定的建築師創造,而是由英國建築評論家雷納·班漢姆(Reyner Banham)所推廣。據泰德美術館(Tate)表示,雷納·班漢姆使用這個術語來描述艾莉森和彼得·史密森夫婦(Alison and Peter Smithson)等建築師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所採用的建築方法。這個術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現代建築師 勒·柯比意(Le Corbusier)對「béton brut」(法語中的未經修飾的混凝土)的使用。班漢姆巧妙地修改了法語詞組,以表達這種以混凝土為中心的建築在英國所面臨的普遍反感。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粗獷主義建築的概念


二戰後的人們開始展現出對理想主義(無論是革命性還是其他形式)減少的傾向。戰爭造成的破壞使得廣泛的重建變得迫切,這迫使建築師將實用性、效率和成本效益置於首位。戰後對住房和城市規劃解決方案的需求促使大規模創建功能性和負擔得起的住房。戰後對住房和城市規劃解決方案的需求促使了大規模建造實用且經濟實惠的住房。這導致了現代主義和後來的粗獷主義設計的興起,以簡約、條理分明和嚴格的幾何形狀為特徵。在這種情況下,粗獷主義的說法「一種道德觀,而非美學」(An ethic, not an aesthetic.)變得顯著。

這一陳述表明了這一時期價值觀的轉變。這句話「一種道德觀,而非美學」表示在粗獷主義的設計和建造中,將優先考慮道德,而非純粹注重美學。在粗獷主義的語境中,這意味著專注於功能性、實用性和道德使用材料,而不是過多的裝飾或風格化方法。粗獷主義運動以其設計的誠實和拒絕過度裝飾而聞名,傾向於更實用和直接的美學。這一詞語總結了粗獷主義運動強調建築目的和道德考慮,而非迎合當前美學趨勢的精神。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粗獷主義建築的歷史 


粗獷主義建築於 20 世紀中葉興起,是對二戰後時代的回應,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的動盪時期取得了建築上的顯著地位。從歷史角度上來看,粗獷主義建築受現代主義運動的影響,該運動旨在擺脫傳統建築風格,擁抱新材料和建造技術。二戰的破壞導致了對重建的需求,建築師們轉向混凝土作為一種實用且豐富的重建材料。粗獷主義建築運動不斷演變,並在 1970 年代達到了其巔峰影響力。

粗獷主義對英國建築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最初在受社會主義原則影響的實用主義低成本社會住房項目中嶄露頭角,粗獷主義建築迅速超越其起源,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東歐地區。粗獷主義最初在負擔得起且實用的社會住房設計中表現出實用主義的根源,後來演變成基本公共建設的一個定義性特徵。粗獷主義運動的原則成功地塑造了省級議會、公共工程項目、大學、圖書館、法院和市政廳的設計。其強大的美學,強調原始材料,成為機構所需的嚴肅性的代名詞。

因此,粗獷主義被認為具有冷漠和嚴肅特性,通常與極權主義聯繫在一起。1970 年代粗獷主義建築逐漸不再受歡迎,原因之一是隨著時間推移,建築中使用的生鐵逐漸劣化,出現水損和磨損,大量減弱了早年的美學效果。此外,一些粗獷主義的高層建築開始與社會問題(如犯罪和貧困)聯繫在一起,這些結構中的集中居住空間有時被視為導致社會問題和孤立的因素。英國作家西奧多·達爾林普爾(Theodore Dalrymple)甚至將這些建築描述為不人道、怪誕和冷酷,因為它們並不會優雅的老化。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對粗獷主義建築的反對和批評


儘管粗獷主義建築對建築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大膽而獨特的風格卻也引起不少批評。至今,粗獷主義仍然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對粗獷主義建築的主要批評之一依然是因為美學。批評者認為,由外露的混凝土製成的龐大而單一結構缺乏視覺吸引力。這種以幾何形狀為特徵的原始和實用外觀可能被視為嚴謹和不夠吸引人,這在美感上產生了分歧。

除此之外,由於使用廉價材料和數十年的忽視維護,許多粗獷主義建築作品變得破舊。由於外露的混凝土常常引起褐色的污漬,這是由於金屬加固從內部生鏽的緣故,這使得粗獷主義建築經常被列為「世界上最醜陋的建築之一」。它們的矩形形狀、壓迫感的量體和無色的外觀使它們顯得遙不可及、沉悶和壓抑。一些批評者認為,粗獷主義建築的設計原則,特別是大規模住宅建築的創建,對社會問題產生了影響。

粗獷主義建築常常用於社會和機構建築,因為它們成本低且建造迅速。因此,粗獷主義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國家特別受歡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粗獷主義建築在觀感上發生了轉變,最初被視為平等理念的象徵,後來卻與極權政權聯繫在一起。這種轉變引起了對設計中潛在權力和控制象徵的擔憂。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粗獷主義建築的主要特色

 
粗獷主義建築通常與粗糙、未經修飾的表面、異常的幾何形狀、沉重的外觀、直線和小窗戶相關聯。其高度雕塑感的方塊形狀常常以各種方式堆疊在一起,有時形成一種不平衡的外觀。粗獷主義建築作為一種獨特的設計理念的見證,優先考慮材料的真實性、功能性,以及一種既令人敬畏又引起建築界爭議的獨特美學。以下,我們指出了幾個粗獷主義建築的主要特色: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1. 混凝土與外露建材

粗獷主義建築通常使用外露的、自然的混凝土或磚石,以展示建材的原始、未經修飾的美感,尤其是混凝土,使用未經修飾的混凝土表面替建築構造的添加了真誠的感覺。除了混凝土,粗獷主義建築通常還將其他材料(包括鋼材、木材和玻璃)融入其設計中。儘管混凝土仍然是一種核心材料,但這些額外的材料被有計劃地運用,以搭配和提升整體美感。這些材料的結合不僅有助於豐富粗獷主義建築的視覺效果,還具有實用功能。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並非每個使用混凝土的建築都代表著粗獷主義的理念,反之亦然。粗獷主義建築雖然以混凝土為主要材料,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粗獷主義建築都完全仰賴混凝土。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2. 幾何形狀

在粗獷主義建築中,你不會看到太多有機形狀。相反地,強調將模塊化和幾何元素結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這些結構通常具有簡單、方塊狀的形式,呈現為龐大而威嚴的實體。因此,粗獷主義建築可能帶來沉悶的感覺。這或許也是它在描繪反烏托邦的電影和電視劇中經常受歡迎的原因;粗獷建築的巨大和堡壘般的特徵可以象徵權威、控制或壓迫。這與反烏托邦敘事相一致,其中強大的實體對社會施加控制,突顯了建築風格與敘事主題之間的共鳴。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3. 實用功能

粗獷主義建築極為強調實用功能,尤其考慮到它是在二戰後期的時代出現,當時迫切需要重建。戰爭造成的破壞需要有效和實用的解決方案進行重建。粗獷主義建築中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混凝土,因其豐富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特性而成為最重要的材料。此外,粗獷主義的建築師和支持者旨在擺脫早期建築風格中流行的裝飾傳統,更傾向於實用主義的美學。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4. 單色調和低調的顏色

你是否也注意到粗獷主義建築沒有鮮豔的顏色?粗獷主義建築主要使用單一顏色或一系列相近的顏色,通常是灰階色調。粗獷主義建築呈現原始而未加修飾的美學,而單色調的應用增強了其分明而幾何的形式的視覺效果。單色調突顯了建築材料的紋理,特別是生鐵表面的粗糙質感。同時,單色調也符合粗獷主義拒絕不必要裝飾的原則。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5. 龐大的規模和沉重的外觀

粗獷主義建築以龐大的規模和壯觀的結構為特徵,通常主宰周圍環境,成為環境中的焦點。這一特徵強調了粗獷主義建築的大膽、宏偉存在,以及它們對城市或自然景觀的重大影響。這種龐大的規模不僅體現在物理大小上,同時也包括空間體驗。這些建築在實現實用性的同時,展現了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由於這樣的量體感,往往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粗獷主義建築的範例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皇家國家劇院 Royal National Theatre (1976)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由英國建築師丹尼斯·拉斯登(Denys Lasdun)於 1976年 設計。圖片來源:Rory Gardiner。

丹尼斯·拉斯登(Denys Lasdun)設計的皇家國家劇院(Royal National Theatre)被視為英國最受喜愛的粗獷主義建築之一,因其寬敞的公共空間、精心設計的體量和對周圍城市的尊重而受到讚譽。儘管廣受歡迎,但也在該國的民意調查中名列最受厭惡的建築之一。1988 年,查爾斯王子(現英國國王)曾戲謔地表示:「這個建築群讓人聯想到核電廠。」這句話反映了當時對此建築的反感。多年來,粗獷主義經歷了一場復興,人們對這種建築風格的看法也趨於正面。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海沃德美術館 The Hayward Gallery (1968)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海沃德美術館(The Hayward Gallery)是英國粗獷主義建築早期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海沃德美術館(The Hayward Gallery),一座專為現代藝術而建的美術館,於 1968 年開幕。它是英國粗獷主義建築的早期典範之一,也是倫敦的一個獨特地標。該設計展示了粗獷主義的特色元素,包括使用原生混凝土和大膽宏偉的結構。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羅賓漢花園 Robin Hood Gardens (1972)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由建築師艾莉森和彼得·史密森(Alison and Peter Smithson)設計。圖片來源:Rory Gardiner。

羅賓漢花園是一個住宅區,是由建築師艾莉森和彼得·史密森(Alison and Peter Smithson)設計,此項目代表了他們社會主義理念的具體體現。該項目於 1972 年完工,是粗獷主義的後期代表,出現在該建築風格因其過於實用和看似非人性化的設計而受到批評並逐漸沒落的時候。羅賓漢花園成為了關於粗獷主義運動成功或失敗的討論焦點,目前已經部分被拆除,其中一部分殘骸已被 V&A 博物館收購。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巴比肯屋村 The Barbican Estate (1982)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巴比肯屋村(The Barbican Estate)是英國粗獷主義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圖片來源:Joas Souza

在 1950 年代,巴比肯屋村(The Barbican Estate)的設計源自建築公司「Chamberlin, Powell, and Bon」。作為現代風格的狂熱愛好者,這些建築師選用粗獷主義,將其視為倫敦在經歷多年的恐懼和全球毀壞後復興的象徵。該建築的興建歷經兩個紀念性的十年,最終於 1982 年正式開放。

在 1970 年代,粗獷主義主宰了英國新住宅區的建築風景。不幸的是,巴比肯屋村的聲譽因其與曼徹斯特的 Hulme Crescents 等不太成功的項目有關而受影響。然而,大眾對現代主義和粗獷主義建築的興趣再度重新燃起,使巴比肯屋村再次充滿生機。鑑於其重要性,英國政府於 2001 年將其列為二級保護建築。如今,人們熱衷於購買該建築內的公寓,顯示對粗獷主義建築的重新獲得青睞。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亞歷山德拉路莊園 Alexandra Road Park (1978)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由尼夫·布朗(Neave Brown)設計。圖片來源:Martin Charles / RIBA Collections

亞歷山德拉路莊園是位於倫敦自治市坎登的一個住宅莊園,由建築師尼夫·布朗(Neave Brown)設計,同時也是粗獷主義建築的一個顯著例子。然而,莊園內的公園是這個居住區的一個重要元素,為居民提供綠地和休閒設施。該公園於1970年代晚期建成,充分體現了粗獷主義景觀設計的原則,其獨特的幾何布局包括高架步道、混凝土座椅和開放空間,與居住區建築的主導粗獷主義美學協調一致。此外,公園中混凝土的刻意使用反映了粗獷主義特有的堅固和原始材料特性。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Choux de Créteil (1974)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圖片來源:Les Choux de Creteil Apartment Blocks / Gerard Grandval, 1966-1974.1mage @ Nigel Green for Blue Crow Media

「Choux de Créteil」是位於法國巴黎郊區 Créteil 的建築,由法國建築師 Gérard Grandval 設計。該建築是粗獷主義的典型代表之一;於 1970 年代初完成,以其獨特而創新的設計而聞名。其圓柱形狀酷似高麗菜,因此得名「Les Choux」(法文的高麗菜)。建築由堆疊的圓柱形模塊組成,呈現出引人注目且非傳統的外觀。此設計反映了粗獷主義建築的特點,注重幾何簡單性和重複性,而外露的混凝土表面突顯了建築的大膽和不加修飾的美學,強調了材料的真實性。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蓋澤爾圖書館 Geisel Library (1970)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蓋澤爾圖書館,粗獷主義的代表性建築;並入選路透社評選的「必須參觀的十大醜陋建築」。 

蓋澤爾圖書館(Geisel Library)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主圖書館,是對蘇斯博士(Dr. Seuss)的敬意之作。這座標誌性建築由威廉·倫納德·佩雷拉(William Leonard Pereira)於 1960 年代末期設計,是粗獷主義建築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範例。圖書館獨特的設計採用拱門和獨立的樓層佈局,形成一個類似雙手托起一疊書的形狀。這個獨特的概念呈現了對知識支持的視覺隱喻。被《ArchDaily》描述為「佔據粗獷主義和未來主義之間迷人的交匯點」,蓋澤爾圖書館展現了粗獷主義建築大膽和不拘一格的設計元素。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昌迪加爾的議會大廈 The Palace of Assembly (1962)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印度昌迪加爾的議會大廈(Palace of Assembly)是由現代主義建築師勒·柯比意(Le Corbusier)設計。圖片來源:Cemal Emden。

位於印度昌迪加爾的議會大廈(Palace of Assembly)是由著名建築師勒·柯比意(Le Corbusier)設計的立法議會大廈。該建築於 2016 年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反映了勒·柯比意的現代主義和粗獷主義設計原則,該建築具有原始混凝土外牆、幾何形狀和創新的底層架空柱(pilotis),這些都是粗獷主義建築的獨特元素。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 Dans Le Gris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或轉載。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繼續閱讀:


• 解構主義建築:破碎與不對稱的反傳統設計
•「Art Deco」是什麼?裝飾藝術風格的全面解析
• Japandi:日本美學與北歐極簡共存的設計風格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關於我們


Dans Le Gris 源自於 Wassily Kandinsky 的作品,同時也是法語「在灰色」的意思。就如灰色所傳遞的氛圍,我們希望以純粹、極簡和永恆的設計來豐富日常生活。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在我們的線上刊物中,我們不定期地分享有關藝術、文化和設計等文章。我們精心挑選的內容包含了生活的多個方面的主題,希望能提供你有價值的觀點和靈感。謝謝你的閱讀,希望你喜歡我們的內容。

(粗獷主義建築:實用性超越美學的戰後設計 - dans le gris)

來去逛逛


↪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內容: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11月 16, 2023
標籤: Architecture

留言給我們

(留言將在審核後發布。)